习书记邀请我们到县委会议室座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发稿时间:2024-05-29 18:42 编辑:

  2020年5月至7月,本报曾连续刊发《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采访实录共25篇,当年11月,包含这组采访实录全部内容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结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引发了全国广大青年的学习热潮,很多高校把这一系列采访实录作为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通过思想政治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团日等机制,自发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活动,掀起了“青年大学习”的热潮。

  第一至第二十五篇系列采访实录刊发、出版以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集美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与编写组联系,希望将习近平同志来到学校调研考察,尤其是关心指导大学生的故事纳入系列采访实录;更有一些曾经得到习近平同志关怀帮助的“当事人”写信给编写组,回忆当年习近平同志以诚待人、言传身教的生动场景,提供照片、信件、实物等珍贵资料,表达了与读者朋友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交流分享的强烈愿望。

  应这些高校和当事人的热切要求,编写组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对相关材料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采访实录。

  第二十六至第五十篇系列采访实录,既有从1984年至2021年、贯穿37年的时间线,也有从县到市到省、横跨全国东西南北中的空间线。从暑期邀请正定籍返乡大学生到县委会议室座谈,到农历小年赴天津大学学生宿舍与同学们“侃大山”;从连续12年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圆大学梦,到给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专业福州定向班”学员送电视机;从多次深入高校给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省情报告,到与同学们聊“理想、价值、人文精神”;从多次出席同学们的读书会、主题沙龙,到点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故事,催人奋进、感人至深。

  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回忆、一幕幕情景,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体现着情感的温度,彰显着思想的伟力,与2020年5月至7月刊发、11月出版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的25篇采访实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让读者朋友们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思想伟力和领袖风范,从而更加全面、历史地了解总书记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关心关爱大学生、教育引导大学生,他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引导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启迪学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道路,赢得了大学生崇敬爱戴和衷心拥护。

  应广大读者的热切期盼,我们把第二十六至第五十篇采访实录以时间为序进行编排,从即日起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本报将继续在报纸和新媒体端专门开辟《青年来信》专栏,刊发广大读者阅读和学习采访实录之后的启发和感悟。来信请发我们的邮箱zhongqingbao2022@163.com,欢迎踊跃来信。

  ——————————

  1984年8月5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邀请河北大学翟玉虎等约20名暑期返乡的正定籍大学生,到县委会议室座谈。习近平同志请大家一起为正定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并向同学们发出了“欢迎大家毕业后回家乡建功立业”的诚挚邀请。参加座谈的同学们被习近平同志的真诚和热情所打动,深深感受到了县委对人才的重视和期盼,激发了挚爱家乡的热情和报效家乡的决心。

  采访对象:翟玉虎,男,1963年8月生,河北正定人,河北大学中文系1982级本科生,曾任石家庄市计划委员会综合科副科长,中共涿州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省委企业工委企业改革调研处处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省旅游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等职,现任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采 访 组: 石新明 栗新颖 孙丽 石宇飞 唐敬

  采访日期:2020年10月30日

  采访地点:河北省文旅厅会议室

  采访组:翟玉虎同志,您好!1984年8月5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邀请暑期返乡的正定籍大学生代表,到县委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作为与会的亲历者,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翟玉虎:1984年暑假,记得是8月4日下午,我突然听到村里大喇叭广播,要我到大队部接电话。当时,我正在地里干活儿,听到广播后,就撂下手中的活儿,马上赶到了大队部。

  电话是我在河北大学同届的历史系同学郭诚从正定县林业局打来的。他说,县委要召开正定县暑期返乡大学生代表座谈会,邀请南村乡的我和孙明华同学一起来参加,第二天上午8点在县委大门口集合。

  得知这个消息,我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选作代表的。我猜想,可能是因为河北大学是省里最好的一所综合大学,中文专业又是学校的名牌专业吧。

  孙明华家离我们村不远,我俩曾是正定三中的同学,现在又是河北大学的同学,关系特别好。他是体育特长生,提前一年就被河北大学历史系录取了。现在想想,那时若让我一个人去,还真有点儿心虚,有个同学一起去正好可以壮壮胆。

  我从农村考上大学,那时正就读于河北大学二年级。虽然走出去上了大学,但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哪能想到自己会被邀请去县里开会啊,所以我对这次经历刻骨铭心。

  家人和乡邻听说我要去县里开会,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而我着实有一种被人尊重的自豪感。那时我们年龄小,又是学生,能见到乡党委书记都难,就是见到村支部书记还有些胆怯呢。出发时,家里大人们一再叮嘱:“到了县里,多听听人家讲啥,想好了再说。”

  采访组:听说那时要骑很长时间的自行车才能到县里,一路上你们是怎样的心情呢?

  翟玉虎:我家地处滹沱河南岸,是距县城较远的偏僻村庄。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从我家骑车到县城需要两个钟头。后来我才知道,参加座谈会的同学大都是“河北”片的,只有我与孙明华是“河南”片的,同属南村乡。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和孙明华一起去县里开会。我俩骑着车子,路平的时候骑一会儿,过河滩或路颠的时候就下来推着车子走一会儿,碰到沙地的时候还要把车扛在肩上。一路上,我们既兴奋又紧张,猜想着谁会接见我们,互相交流提醒到时候该说些什么。

  县委机关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来说,是第一次走进县委大院。我们猜想并憧憬着会议的场景。

  采访组:请您回忆一下在县委机关与习近平同志见面的场景。

  翟玉虎:参加座谈会的学生约20人。大约八点半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召集我们到了会议室。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一一核对名单。工作人员讲,这次座谈会是习近平书记提议召开的,还征求了教育部门的意见,从全县在校大中专学生中推荐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参加。听到这里,在座的学生都感到很幸运,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那一刻,我们体会到了县委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记得开会的地点在县委办公楼二楼西边南侧的一个会议室,两间一敞的屋子,四周摆着黄色木条长椅,地面好像是水磨石的,刚刚拖过,还泛着一丝丝凉意。

  快到9点时,习书记来到会议室。他身材魁梧,上身穿着白色短袖衬衣,下身穿着宽大的绿色军裤,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伟岸而踏实的感觉。他很随和,进门后便伸出宽厚的大手与我们一一握手,还不时询问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

  也许是看到了我因路途奔波而一脸灰尘,习书记走到我面前时关切地问:“你是哪个学校的,家住在哪儿?”“我是河北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家在‘河南’,南村乡大丰屯村。”“好哇,河北大学可是河北一流的好学校。南村乡我去过,你们‘河南’片离县城远,过来时滹沱河河滩不好走吧?”“不好走,我们早上6点就出发了。”我急忙回答。

  “辛苦啦!”习书记关切地说。“河南”是正定县对滹沱河南岸五个乡镇的俗称。后来,我才听说习书记总是利用节假日下乡,而且经常是骑着自行车去。有一次他到“河南”下乡,过滹沱河时遇到有水,他还扛着自行车蹚过河。难怪他问我路好走不好走呢。

  平实、随和、朴素,这是习书记留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

  采访组:请问县委为什么要召开这次座谈会?同学们在座谈会上都谈了些什么?

  翟玉虎:大家落座后,习书记说:“同学们,最近我们县里分别召开了老干部座谈会、科技人员座谈会,今天从全县挑选在座的大学生代表开个座谈会。你们是全县人民的骄傲。大学生思想活跃,敢讲实话,希望你们踊跃发言,不要有顾虑,多为全县献计献策。”

  “我是河大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我感到我们县英语教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英语教师少,很多老师边学边教,中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应加强英语人才培养。”

  “我是河大电子系学生,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县也要发展电子工业。”

  “我是河北农大农学专业学生,我们县是农业大县,要重视培育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我是学历史专业的,正定文物古迹很多,咱们县应重视保护历史文化。”

  ……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会议气氛非常热烈。习书记边听边记,还不时与发言的同学互动。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到上午11点。主持会议的同志看了看手表说:“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的发言就到这里。下午习书记还有会议,请习书记讲话。”

  “不是讲话,是交流探讨。”习书记摆着手说,“今天座谈会开得很好。同学们发言热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谢谢大家!大部分同学发了言,有的还没有说。没有发言的同学下来还可以写书面建议给我,县委办的同志把今天各位同学的发言整理一下,发给相关部门研究。以后大家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给县委写信,也可以直接给我写信。欢迎大家为家乡出力献策!”

  平等、务实、开明,这是习书记留给我们的第二个印象。

  采访组:听说总结讲话时,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欢迎大家毕业后回家乡建功立业”的建议。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

  翟玉虎:习书记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站起来说:“大学生要成才报效国家有多种选择,在大城市大机关可以作贡献,在基层一样可以发光发热,干成一番事业。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看不起基层,上了学就想出国,留在大城市,觉得基层苦,接触的人土,工作条件差,干不了什么事。其实,基层更需要大学生,更需要人才。实话对你们说,我从北京到正定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有人说,你好不容易回城了,怎么又去正定县啊?那是什么地方啊?人各有志,我还是坚定到基层。我觉得在基层很充实,有干头儿,没有什么不好的。”

  习书记呷了一口茶,动情地说:“欢迎在座的各位同学回来和我们一起建设家乡。你们回来,我举双手欢迎!”“最后,我给在座的同学提一个建议,希望你们学成毕业后回家乡建功立业,大家觉得怎么样?”

  大家都被习书记的真诚所感染,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响成一片,纷纷争相表达热爱家乡、参与建设家乡的豪情。

  真挚、坚毅、踏实,这是习书记留给我们的第三个印象。

  采访组:请问您现在与当时参加座谈会的同学还有联系吗?

  翟玉虎:那次座谈会上,我认识的只有河北大学的三位同学,其他学校的同学都不认识。那个年代照相机很少,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和个人信息,这是非常遗憾的事。大家开完座谈会后就各自回家了,之后再没有联系。

  后来,我与曾在河北医科大学读书的王宝山大夫聊天,他很惊喜地说自己也参加了这场座谈会。王宝山大夫现在是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著名的耳鼻喉科专家。关于这次座谈会,他印象最深的,一是习书记说“希望大家多关心家乡建设”,二是习书记说“想修一下正定的城墙,砖还好找,土从哪里来啊”。

  采访组:与习近平同志的这次近距离交流,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

  翟玉虎: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去三十多年。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座谈会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习书记的讲话深深地影响、激励着我,成为我走向社会的人生指南。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点。

  一是得益于习书记提出的“人才经”理念。那时,习书记大念“人才经”,除了对外广招专家过来,还鼓励高校大学生回家乡就业。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外招人才,对内挖人才,着力育人才。他说:“要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没有人才,县不能强,民不能富。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将一事无成。”我的叔叔翟民英也是沾了习书记“人才经”的光。

  二是感悟于习书记倡导的“下基层”行动。那次座谈会后,我更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与使命。当年参加座谈的河北大学的几位同学,毕业后都回到正定或石家庄工作。我先后在行唐县农村挂职,在保定涿州锻炼,在市、省多个部门工作,从一个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正厅级干部。可以说,那次座谈会成为我人生道路的启明星,指引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的许多回信和讲话,倍感亲切。当年他鼓励我们年轻人多到基层锻炼、多反哺家乡的谆谆教诲,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

  习书记把正定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以满腔热情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使正定县赶上时代大潮,焕发出勃勃生机,从高产穷县变为高产富县,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1984年,《河北青年》杂志刊发了一篇报告文学《“而立”之年》,生动地描述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主政期间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对我的教育和触动也很大。

  采访组:刚才您谈到您的叔叔翟民英也是沾了“人才经”的光,能展开说一说吗?

  翟玉虎:我的叔叔翟民英当时是正定县林业局果树站的“临时工”技术员,至今还珍藏着盖有习近平同志印章的“自学成才奖”奖励证书呢。

  习书记当年在正定时,号召科技人员到农村去。叔叔就骑上自行车,驮上被子,走遍全县102个果园,给农民们讲果树栽培技术。习书记下乡调研时,发现滹沱河、老磁河沿岸河滩地绿化不够,大风一刮漫天黄沙,生态环境恶劣。他提出要大搞绿化,改造整治滹沱河和老磁河,当时树立的样板就是塔元庄。叔叔就在那里扎根三年,最终使2000多亩河滩地全部实现了绿化。因工作成绩突出,叔叔后来被转为正式干部,还被破格提拔为县林业局果树站站长。当时,还有一批本县的“土专家”受到重用,成为正定发展的中坚力量。

  正是得益于习书记的“人才经”,叔叔一家才“吃上了商品粮”。我叔叔原来是农业户口,“农转非”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事!叔叔退休时是县林业局副局长,当年,从农业户口走到这一步是相当难的。这也是叔叔一直引以为傲的事。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作为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请您谈谈新时代正定文化旅游事业应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这一战略,打造正定旅游的“升级版”?

  翟玉虎:对于正定旅游业的发展,我一直十分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旅游业刚刚兴起,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就前瞻性地提出“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他在全县开展了以大佛寺维修为重点的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并抢抓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机遇,建造了“荣国府”,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影视城,一时引爆了国内旅游市场,创建了中国旅游的“正定模式”。

  关于正定旅游未来如何发展,我发表过一篇文章——《创新驱动,打造正定旅游升级版》,核心观点就是正定旅游要传承发展好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旅游兴县”战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三个升级”——战略升级、产业升级和路径升级。其中,首要的是解放思想,实现战略升级。

  战略升级就是要推动正定由目前的“旅游景点”向“旅游城市”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旅游兴县”向“旅游强县”转变。当前,正定发展旅游业拥有以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机遇。一是交通优势。正定与石家庄毗邻,拥有机场、高铁及多条高速公路,处于北京一小时和石家庄半小时黄金旅游圈,拥有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二是文化优势。正定历史“九朝不断代,收藏甲天下”,现存隋唐以来古建筑38处,享有“中国古建博物馆”之美誉。三是资源优势。正定拥有类型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名花”大佛寺,又有“奇葩”荣国府,还有“绿叶”小商品市场、全国乒乓球训练基地和“新秀”滹沱河生态休闲带,宛如一个旅游大观园。这些旅游景点如今能够在正定遍地开花,归根结底得益于当年习书记的开发和保护思想的指引。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也为正定旅游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正定作为该区域文化最深厚、古风最浓重的古城之一,经过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熔炼,必将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

  因此,正定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旅游兴县”的思想,系统性地创新正定旅游现代产业,让“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站起来,让中国第一影视城火起来,让滹沱河美景靓起来,让旅游把各行各业带起来。

新闻中心
新媒体平台
扫二维码
关注微信动态